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中药】论中医之邪:邪之义、邪之类、邪之治

张仲林
2024-11-22



今日要读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 cntcm01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邪与正相对,是一对重要的概念,分别代表着对人类社会产生利害影响的力量、风气或行为。此概念引入中医学后,邪成为一个与疾病的发生及诊疗过程密切相关的核心术语。但其词义宽泛、含混,所识所指不一,专指性不足,故对此加以梳理分析。


邪之义

有学者统计,邪字在《黄帝内经》中共出现458次,但并未予以一个明确、严格的定义。只在《素问·五运行大论》有“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之言,意指五方之气更替主宰时令,各有先后次序,与时令相合则为正气,不相合则为邪气。由此似可推论不正之气即为邪。

总体而言,《黄帝内经》之邪基本上是一个病因学概念,是各种致病因素的统称。这一点在其提出的发病学说中有着充分体现,如《素问·刺法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种发病观明确指出正气不足是发病的根本,邪气是发病的条件,正邪相争、正不胜邪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正邪消长、盛衰决定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后世医家对此做了进一步阐释,如陶弘景言:“夫病之所由来虽多,而皆关于邪。邪者不正之因,谓非人身之常理,风、寒、暑、湿、饥、饱、劳、佚,皆各是邪,非独鬼气疫疠者矣。”王冰曰:“邪者不正之目,非本经气,是则谓邪,非言鬼毒精邪之所胜也。”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曰:“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张景岳则云:“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为邪气。”陈修园指出:“邪气者,六淫邪气自外来,七情之气自内起,非固有之气,即邪气也。”近代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提出:“邪也者,阴阳中不正之气也。”祝味菊云:“言邪者,以其能伤正也。”

此外,《黄帝内经》中尚有虚邪、正邪、故邪、奇邪、邪鬼等概念。

虚邪

或指四时不正之气,因体虚而侵入发病,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之论,王冰亦有“邪乘虚入,是谓虚邪”之论;或作为外界致病因素的泛称,如《素问·移精变气论》“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或指反当令之风向而致病的邪气,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王冰亦有“八正之虚邪,谓八节虚邪。以从虚之乡来,袭虚而入为病,故谓之八正虚邪”之论。

正邪

正邪与虚邪相对,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于形。”《灵枢·官能》云:“邪气之中人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其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后世多认为,正邪即“伏邪”或“伏气”,如《医原》云:“伏邪者,正邪也。”《温病正宗》云:“伏气者,正邪也。冬以寒为正邪,春以风为正邪,夏以暑为正邪,长夏新秋以湿为正邪。正邪能伏,虚邪、实邪、微邪、贼邪皆不能伏也。”

故邪

故邪指过去所受之邪,深藏于内,复感外邪而被激发,内外相应,肆虐为害。如《灵枢·贼风》分析“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时,认为“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奇邪

奇邪或指特殊的邪气,如《灵枢·口问》言:“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或指留于大络之邪,如《素问·三部九候论》:“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张景岳注之曰:“奇,异也。邪自皮毛而溢于络,以左注右,以右注左,其气无常处,而不入于经,是为奇邪。”

邪鬼

《素问·本病论》言:“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邪鬼,又名精魅邪气、鬼魅,为鬼神之属,感之者民间谓之中邪。

邪之类

关于邪之分类,《黄帝内经》有两分者,如《素问·调经论》云:“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也有三分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另外,《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均有“五邪”之称,但所指非一。《黄帝内经》中五邪为五脏病邪的合称,如《灵枢·五邪》中有“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之论,亦有“邪在心,则病心病,喜悲,时眩仆”的描述。《难经·四十九难》中指五邪为“中风、伤暑、饮食劳倦、伤寒、中湿”,《难经·五十难》中又指为“虚邪、实邪、贼邪、微邪、正邪”。《金匮要略》中指五邪为“清邪、浊邪、大邪、小邪、䅽饪之邪”,并谓“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䅽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干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

张从正把邪分为“天邪”“地邪”与“人邪”,谓“天之六气, 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

近代祝味菊结合西医病原学,在《伤寒质难》中提出:“邪有无机有机之别:无机之邪,六淫之偏胜也,风寒暑湿燥火,及乎疫疠尸腐不正之气,凡不适于人而有利于邪机之蕃殖者,皆是也;有机之邪,一切细菌原虫,有定形、具生机,可以检验而取证于人者,皆是也。”

现今,人们习惯上把邪按内外划分。外邪者,一是指六淫之邪,即六气之异常者,如遇《金匮要略》所言之“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等,六气即成为六淫或六邪。二是指疫疠之邪,如吴又可言:“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并指出其“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其来无时,其着无方”“来而不知,感而不觉”。内邪者,泛指因于外感或内伤,如七情过极、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等,致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异常而产生的致病因素,因其性质、致病特点与风、火、湿、燥、寒外邪相类似,故统称为“内生五邪”。此外,病变过程中产生的食滞、郁、痰、饮、水、瘀、结石等病理产物,均属内邪。

邪之治

邪之为病,各有特点。总体而言,外感之邪致病发病急、病程短,病变过程或循六经传变,或循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规律,演变相对简单;内生之邪致病则发病缓,病程长,每伴有脏腑功能衰减或紊乱,气血津液运行或敷布失常,病情较为复杂。正邪的盛衰状态决定着病变的虚实属性,即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邪非素有,有则宜除。此如张从正所言之“病由邪生,攻邪已病。”而关于祛邪,总体原则大致有三:一是因势利导,予邪出路。换言之,就是要根据邪之由来、性质、部位、轻重等,选择适当之法、就近之路,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因其轻而扬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吴鞠通总结为“凡逐邪者,随其所在,就近而逐之”“逐邪者,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周学海则直言:“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二是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如吴鞠通提出“治外感如将”,认为“兵贵神速……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三是除邪务尽,不留后患。

至于祛邪的具体方法,张从正认为祛邪诸法皆可归入汗、吐、下三法。程钟龄在“医门八法”中,把消法也列为祛邪之法,谓“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而温法与清法,则是为改变感邪或生邪所形成的寒热状态而设。

正复邪自祛,邪祛正自安。虽说正邪不两立,除邪当尽之,但对人体而言,祛邪的代价往往是伤正,因而不能紧盯邪气不放,一味穷追猛打,这样恣意而为的后果很可能是邪正同归于尽。因此,医者有时需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做到与邪共处、带病延年。

综上所述,邪在历代文献中的记述名目繁多、词意纷乱,但大抵属于一个病因学概念,泛指非人身素有、外来或内生的各种致病因素。因此概念具有明显文化背景,故亦无须做过多的概念考据或按现代病原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河南中医药大学 朱光 






今日荐读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


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 一 )


4.【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5.【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6.【搜狐滚动】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组图)



往期荐读

1.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2.史上最全公卫资料合集,人人有份

3.基本公卫应知应会100问!

4.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5.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对照表!

6.生化全套检验大全

7.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解读

8.史上最全的人体解剖全图 !

9.58张消化系统医学美图,张张经典!

10.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11.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12.舌诊对消化系疾病诊断的意义

13.史上最全的320种皮肤病图谱(修订版)!

14.史上最全皮肤病图谱(附治疗方法)

15.小儿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记忆策略及皮疹图库!

16.儿童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大全

17.四诊合参缺一不可!中医看病为何必须看人?

18.中医看病一定要面诊:看看片子是开不出药方的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来了,这些条款跟医生最相关!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25.广东省中医药条例

26.潮安健康文章大全(2019年版)

27.张仲林痒疹胃病好文盘点(2019年版)

28.张仲林痒疹胃病录 ( 2020年完整收藏版 )

29.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0年完整收藏版 )

30.【成果代表作】《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31.【成果代表作】枸杞子疗病新用


2021年9月回顾


【中医中药】浅谈二陈汤的类方变化

【中医中药】调理气机的N多方法

【中医中药】从“肝”调理脾胃气机十法

赞好村医张仲林

【中医中药】分型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调治五法

【中医中药】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怎么办?整体辨证治疗口味异常

【中医中药】皮肤病,应该怎么辨证论治?

胃病痒疹拿手活

【中医中药】王树槐教授辨治荨麻疹临证思路

【胃肠病】消化系统疾病问诊及联合用药

【邓连朝】红烛赞——师德是什么

【皮肤病】皮肤过敏必看!专家教你如何避坑

【中医中药】“肺者,气之本”,论肺之形、气、神

【中医中药】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五脏-肺

【中医中药】看部位、察病势、谈用药,步步解析赵炳南的解毒系列方

【诗文同题】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张仲林祝您中秋快乐!

中秋奇妙游(精华版)

中秋团圆的100种方式

什么是中秋?

【滴墨斋主】中秋寄语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张仲林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行程指引导航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





健康咨询看诊





张仲林,笔名寒香医路,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张仲林公众号隶属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